|
大愛無聲·溫暖有痕——來自綠康長者的夕陽感言
今年三月初,蔣奶奶與中風的老伴一起入住南昌綠康豫章家園9棟康樂苑413室,得到了細致周到的養(yǎng)老照護,并寫下由心的感言。 蔣奶奶與老伴和陳全成合影 當時康樂苑剛開區(qū),入住的人并不多。照顧我老伴的護工叫陳全成,是個操著一口濃重湖北鄉(xiāng)音的漢子,給我初始印象樸實溫和,待人真摯且善良。有一天凌晨一兩點,我睡不著,看見了走廊昏暗的燈光下,陳師傅裹著一床薄薄的淡藍色被子坐在靠背椅上小憩,當時雖然已經(jīng)開春,但夜里依舊寒冷,看到這一幕著實讓人心疼。后來我問陳師傅,晚上老人都睡了,你為什么不到床上去睡一下?陳師傅憨厚地說:“按規(guī)定是不行的。”這不是情況特殊嗎?他笑笑又說:“這樣子坐著瞇一會也可以解解困。”我想,一個護理員在夜間無人監(jiān)督的情況下,依然自覺遵守管理,這是多么的自律負責??! 隨著時間的推移,康樂苑陸陸續(xù)續(xù)住進來好多老人,人氣越來越旺。陳師傅服務踏實周到,讓人見之滿意,專業(yè)的護理技巧,更是讓人贊嘆有加!我僅舉他抱老人上床一事來說,在綠康,前前后后有不少護理員曾經(jīng)抱過老伴上床,有的護理員力氣不夠,有的則要我在一旁搭把手,而陳師傅的動作又輕松又敏捷。他身體微蹲,雙手捧著腋下兩側(cè),像端了把椅子似的端起老伴,一個90度的轉(zhuǎn)身,老伴順勢已穩(wěn)穩(wěn)地坐在了床上,緊接著左手托住背,右手迅速地脫下鞋,再托著并攏的雙腳,又來一個由下往上的旋轉(zhuǎn),眨眼間老伴就安穩(wěn)的躺在床上了。我常常禁不住贊嘆:“看你干活真輕松!”往往這時陳師傅就會樂呵呵,謙虛地說:“這比我以前在建筑工地上扛水泥磚頭輕松多了!” 如今,我和老伴在這康樂苑住了四個多月了,從來沒見到過陳師傅慢悠悠地走路,只要看見他走路就是步履匆匆。不論在幫老人拿快遞,曬衣物,還是穿梭于樓道走廊的東西兩端,為了節(jié)省時間,更快的為老人服務,他已經(jīng)養(yǎng)成了疾步快行的習慣。其實,陳師傅作為護理組長,是沒有具體分派服務房間的,可他還是每天穿梭在老人的房間,為老人服務。尤其是現(xiàn)在的酷暑天氣,他的衣服每天都是濕了又干,干了又濕。 大汗淋漓的陳師傅又急急忙忙地去干活 我很少見到這樣盡職盡責的護理員,不坐在值班里吹風扇,而是不管什么臟活累活、分內(nèi)分外,都盡力去干。這種身先士卒、身體力行、無需提醒的自覺,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啊! 陳師傅不僅工作認真負責,為人還古道熱腸,待人真誠。即使是下了班,他也常常陪老人下棋,幫助老人網(wǎng)上購物,拿取快遞。即便是已經(jīng)下班回到宿舍休息,只要老人一通電話,他就會趕來處理…… 我隔壁鄰居小田對陳師傅同樣十分許可。小田是個帕金森患者,服藥的時間是要掐著點的,而且服藥前后須空腹一小時。陳師傅把他吃藥和吃飯的事時掛在心上,天涼的時候,陳師傅每次都把不銹鋼飯盤放在燒開水的桶上溫著,到了點,就把飯端上桌,吃藥吃飯從來沒誤過時,小田總跟我夸陳師傅是個好人。 有一次小田得知陳師傅外出辦事,請陳師傅辦完自己的事之后,再幫他到二醫(yī)院開特殊病的藥,為抓緊時間,還特地給了他20元錢打車去。誰知,陳師傅為了省錢,沒舍得打車,而是騎了輛掃碼電動車去開藥,回來之后陳師傅便把打車的錢還給了老人。騎車的路上遇上大雨,陳全成買了件塑料雨衣穿上,才保住了藥沒淋濕。小田接過藥,心里充滿感激。陳師傅就是這樣一個能將心比心,處處替別人著想的好人。 記得作家梁曉聲曾用四句話歸納過什么是文化,其中就有這樣兩條:無需提醒的自覺和為別人著想的善良。陳師傅他只是個護理員,或許學歷文憑并不高,但他身上卻滲透著頂配的“文化”。 我們的綠康豫章家園就是一個大家庭,一個大家庭的興旺進步,是需要好風氣長遠,好人文光大的。今天我寫下這篇日志,除了贊揚和感謝陳師傅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美德外,更重要的是希望綠康豫章家園越辦越好,入住的人越來越多。有一句諺語說得好:禽擇良木而棲,那么,我們老人為什么不能選良園而居呢? |